2025-06-05T09:45:27.png

条件分支

  • 作用:用于控制对话流或工作流的走向,通过判断不同的条件,选择执行对应的节点,从而实现流程的分支处理。
  • 条件类型:数字类型支持“=”“≠”“>”“<”“>=”“<=”“为空”“不为空”等条件判断;非数字类型支持“包含”“不包含”“以什么开头”“以什么结束”“是”“不是”“为空”“不为空”等条件判断。
  • 运行机制:主要由IF条件、ELIF条件(可多个)和ELSE条件组成。IF条件选择变量,设置条件和满足条件的值,如果为True,则执行IF路径,否则继续判断下一个ELIF路径或执行最后的ELSE路径。

问题分类器

  • 作用:通过定义分类描述,利用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,根据用户输入自动匹配相应的分类并输出结果,为下游节点提供更精确的信息。例如在产品客服问答场景中,可作为知识库检索的前置步骤,对用户问题意图进行分类,以便从不同知识库中查询相关内容来精确回复用户。
  • 配置选项

    • 输入:支持输入文件变量,通常在智能问答场景中为用户问题sys.query
    • 推理模型: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自然语言分类和推理能力,可选择合适的模型提升分类效果。
    • 分类标签/描述:可手动添加多个分类,通过编写关键词或描述语句帮助大语言模型理解分类依据。
    • 记忆功能:开启后输入将包含聊天历史,以提升对话交互中的问题理解能力。记忆窗口关闭时,系统根据模型上下文窗口动态过滤聊天历史;开启时可精确控制传递数量(对数)。
    • 高级设置:可补充附加指令,如更丰富的分类依据,以增强分类能力。
  • 输出:分类完成后,会将具体类别标签存储在变量中(如class_name),可在后续处理节点中引用该变量来执行相应逻辑。
最后修改:2025 年 06 月 05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